2022年6月22日,安徽省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赴池州,马鞍山,安庆,合肥,淮北乡村振兴与文化惠民实践队赴淮北市相山区显通寺近距离感受文化遗产美丽,深刻感悟相城文化。
显通寺 [1]
,位于
相山龙山、虎山两峰之峪。俗称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已历尽人间1700多年的沧桑。庙宇是依明清建筑风格修复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始建于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据《宿州志》记载:北宋元丰间(1078—1085)赐额“显通”。辽金时又加封“显济王”,故又称“显济王庙”。据清同治八年碑文载:西晋太康五年诏诸侯记界内山川,沛国人郭卿建庙,刻铭曰:“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唐永徽元年重建。
显通寺,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山门奎楼、大殿、六角亭的屋面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

显通寺山门门楣上“神烈丕昭”四字由清代
安徽巡抚高晋所题。山门之上的门楼为“
魁星楼”,建于清乾隆年间。

楼高12米。登寺山门
奎楼眺望,市区尽收眼底。魁星是传说中主宰文运兴衰的神。汉晋时期古相城曾孕育出
桓谭、
嵇康、
刘伶、
戴逵等一批文人,建此楼意在希望相城未来名人辈出。
显通寺原有四进大院,穿过由108块大石圈砌而成的拱形门洞,越过前院,可直接进入正殿庭院。
院内按四个方位挺立着四株两人合抱有余的千年松柏(现存三棵,东北角一棵解放前遭雷击而死,后补种一颗泡桐,今已90余岁)。